这两天,中国的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一则关于我们中国南海的“大新闻”,而这条新闻的内容则是: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的外长,联合发布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声明,要求中国必须接受关于南海的“仲裁闹剧”!我们的外长王毅先生当即就回击了这个“声明”,并犀利点出了这个声明中最讽刺的地方:当南海周边国家自己都纷纷选择“降温”,选择通过双边协商解决问题时,三个根本不是南海区域的国家却反而跳得最欢实....不过,令耿直哥觉得多少有些诧异的是,平时总爱标榜自己“中立”的澳大利亚,这次居然又屁颠屁颠地充当起了美国的马仔,和日本一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发难。可这一积极向美国“表忠心”做法,不仅咱中国人看了不爽,甚至连澳大利亚国内的媒体也并不认同呢……
比如澳大利亚主流大报《澳大利亚人报》今天就刊登了一篇非常有水平的评论文章,呼吁澳大利亚对南海仲裁问题一定要“谨慎”,不要贸然跟着美国和日本去对抗中国。
文章的作者Glenda Korporaal是《澳大利亚人报》的资深金融记者,所以她对澳中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也有着更深刻的了解。比如她就写到:澳大利亚现任外交部长Julia Bishop目前选择积极与美国和日本站队——甚至还和这两个国家一起发声明打压中国的做法,都是在把澳大利亚往中美博弈的枪口上顶。可如果再这样搞下去,澳大利亚会发现自己难有退路,将会直接和最大的经贸伙伴中国闹僵。
该报道截图
Glenda Korporaal还介绍说,中国长期以来都对澳大利亚充满好感,两国的政经关系也挺好的。其中两国总值1600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对于出口各种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澳大利亚经济的来说,更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她认为澳大利亚政府必须在南海问题上谨慎,要清楚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要天真的以为在这事上耍滑头,和美日联合起来“呛”中国一下,不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否则,那将损害的反而是澳大利亚自己的经济利益啊。
她还指出,就连澳大利亚前外长Bob Carr已经对澳大利亚现任政府过于激进地在南海问题上呼应美国和日本感到担忧。他的理由其实也正是咱们中国的外交部长王毅所指出的那样:人家东盟的国家都还没有一个明确表态呢,你澳大利亚往上凑什么凑?!
而且Bob Carr也十分清楚,南海的事情其实就是美国在和中国较劲,但美国也知道分寸在哪儿,不会真的与中国闹到影响到自己的实际利益上。可从此次澳大利亚毛躁的表态来看,现任政府似乎不知道“尺度”在哪儿,如果再这么“冒进”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图为澳大利亚前外长Bob Carr,他曾呼吁澳大利亚不要当美国的“副警长”。
另外, Glenda Korporaal女士还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给澳大利亚读者介绍了中国反感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因为中国在19世纪曾被列强欺压,这段历史创伤一直深深的烙在这个国家的心里。
因此,她也认为南海问题只能让中国和域内各方自己通过耐心的协商去解决。
图为王毅外长与菲律宾(中)和文莱的外长在一起,图片来自美联社
可令人无奈的是,澳大利亚现任外长Julia Bishop显然没有这位记者更懂中国。实际上,这个Julia Bishop之前就曾不断给澳中关系带来很坏的影响。比如2013年时,她就对与澳大利亚根本不相关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而其目的,居然是为了取悦日本...
图为澳大利亚现任总理Malcolm Turnbull与外长Julia Bishop
而在2014年的时候,她更是变本加厉,宣称中国是“和平、自由与法治的敌人,澳大利亚必须勇敢反对中国”。她的这番言论,也直接被我们的社评讽为“幼稚”和“愤青一般”。
所以,今天当年被我们冠以“二百五式”外交部长的人,又再次不顾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益,蠢兮兮地与美国和日本这两个自己都不遵守国际法的国家联合起来抵制中国时,我们也不应该感到意外。
至于耿直哥在文章最开始之所以会说自己对澳大利亚这次的表现感到有些诧异,只是因为2年过去了,这位外长的水平还是这么没长进....
对了,几天前,澳大利亚另一家资深媒体《澳大利亚财经评论报》曾经刊登一篇来自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文章。该文章介绍说,上周,也就是在澳大利亚政府还没与美国和日本联合发表那份南海声明之前,美国副总统拜登曾经来澳大利亚访问。而拜登此行不仅专门表示希望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美国对抗中国,甚至还特意强调希望澳大利亚和美国可以“一起行动”——也就是说,不希望澳大利亚仅仅是口头支持,还必须充当马仔炮灰的工作。
当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表示,如何不得罪美国,又如何不影响和中国的关系,对于澳大利亚的决策者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有考验的选择。但从今天的结果来看,这位作者显然也是高看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外交水平了....
倒霉的是,由于Julia Bishop所属的澳大利亚保守党派联盟刚刚赢得了澳大利亚新一轮大选,所以恐怕中澳关系又得被这位差劲的外长祸害3年了....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